3月24日,本报以《楼下医院半夜排污 楼上居民难忍恶臭》为题,报道了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排污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位于芳城园一区1号楼地下三层的“黑箱子”,即污水处理站是矛盾的焦点。
3月28日,属地方庄街道将居民的诉求纳入专题,通过“吹哨”搭建平台,协同各监管部门共同破解难题。相关各方通过对审批流程的复盘,让事件有了突破性进展——污水处理站的“前世今生”终于真相大白。本周内,进一步的整改方案进入专家论证环节。
(资料图片)
芳城园一区1号楼的一层、二层及地下的三层空间均属于商业用房。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就开在该楼的一二层,而医院的污水处理站则设置在地下三层。近年来,污水处理站运行、清掏、排障等环节产生的臭味令楼里的居民不满。居民 发现,污水处理站的管道直插居民楼风道,箱体的位置又紧邻居民生活用水泵房,大家因臭味而烦恼的同时也担心安全隐患。更令人着急的是,几乎各监管部门都站在各自职能的角度,撇清了与“黑箱子”建设审批的关系。
报道见报后,属地方庄街道主动“吹哨”,市规自委丰台分局、丰台区生态环境局、丰台区卫健委、丰台区水务局等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悉数到场,商讨破解难题。当日下午,各部门工作人员共同来到了芳城园一区1号楼的地下三层展开调查。
“黑箱子”加了“红盖头”,这是居民代表再赴现场时的一句戏言。只见“黑箱子”的上盖覆盖了密封装置,周边卫生环境也比记者之前探访时有改善。而且在各部门共同到现场调查之前,“黑箱子”刚刚经过一次清掏,连居民代表都说,这是多年来这里最干净的一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场所有人仍然能闻到弥散在空气中的臭味。“不光是记者报道里写到的问题,这个污水处理站还挨着我们居民楼甲门的电梯呢,臭味的传播渠道可太多了。”现场有居民代表提出了新的意见。
回到街道办事处的会议室,协调会正式开始。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代表首先对医院的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随后列举了历年来本楼居民与医院的各方面矛盾,院方表示,诸如污水处理站臭味等部分问题经过整改已经解决,还有一些问题属于不实投诉。
“解决问题的态度不够真诚!”听罢介绍,属地街道给出了态度鲜明的评价。街道职能部门表态,院方认为的不实投诉,在属地街道及各监管部门的调查核实中都曾经取证过,也处罚过。至于污水处理站的臭味,在场的各方也都闻见了,污渍的处理并不彻底,这都是现存的问题。“我们从未否认医院对周边地区的巨大贡献,但要面对问题。只有开诚布公,才能彻底解决。”
污水处理站的建设审批是核心问题之一。几轮讨论后,各监管部门又开始复盘,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只审批环保相关的工艺,丰台区卫健委仅负责校验诊疗行为,丰台区住建委没有污水处理站的规划审批职能,而北京市规自委丰台分局的审批仅涉及建筑物、构筑物,污水处理站属于设备设施,也不在规划部门的职能范围内。各职能部门提供的信息与记者首篇报道中的内容完全相同。协调会的气氛略显沉闷,大家似乎找不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我认为这份文件有问题!”此时一位居民代表情绪激动,高举起一份文件的复印件,把话题直接切到了要害上。这份文件是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在2021年1月19日印发的《关于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这是各监管部门现场调查“黑箱子”时,医院方面向各部门统一提供的批复文件。居民的质疑集中在这白纸黑字上。
“居民都能证明,这个黑箱子至少从2019年就有了!”居民代表说,他所指出的问题是在审批的流程上,一项工程要先做环评再开工,完工时还要有一份施工验收的报告,但是按照文件的批复时间,污水处理站的建设明显在环评的流程之前。“先建设并投入使用再后补办环评,这流程对吗?”
于是,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向居民代表解释了一般情况下出现“后补”环评的原因。比如一些项目建设年代较早,当时尚无相关法律法规来衡量,“后补”由此而来。但是面对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的这一项目,工作人员确定审批流程没有问题,“您可以到局里来查底子,肯定是先做的环评,后开的工,污水处理站的确是在2021年才开始有的。”
“黑箱子”的建设时间点对不上,双方又都确信自己的观点。双方辩论中,记者发现:观点出现分歧的原因不一定是审批流程,是否有可能居民和监管部门所指的污水处理站建设项目根本不是一码事呢?
时间回溯到协调会前的几天,居民在继续搜集相关证据的过程中,费尽周折终于拿到了与污水处理站建设相关的验收报告。在协调会上,居民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把这份文件作为补充材料也拿了出来。在新材料中,提到了环境敏感目标分析及措施落实情况,其中有一行非常容易被忽略的小字——上述设备均设于经营场所内部相应的专用设备间内。
“相应设备间?”在协调会暂停休息期间,记者找到了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对于文件中的这一行小字提出了疑问。因为现在 “黑箱子”的位置并非在设备间内,而是在地下三层的走廊里。结果,这一行小字成了揭开真相的关键。
丰台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污水处理站的确在设备间内,这个设备间就是“黑箱子”旁边有化粪池的那个房间,污水处理设备是该房间内设置的一个“白箱子”,这一细节让现场众人惊呆了。
居民代表回想起了前几次的探访,在设有化粪池的房间内的确还有其他设备设施,原来工作人员所提到的“白箱子”才是真正用来处理污水的。至此各监督部门工作人员恍然大悟,现场调查“黑箱子”时,院方提供的批复文件是《关于北京丰台体坛中医医院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如果污水处理站指的是“白箱子”,就意味着这份文件与“黑箱子”没有直接关系。那么“黑箱子”不是污水处理站,它到底是什么?
详细翻看污水处理站建设的验收报告,“黑箱子”的照片在这份报告里也出现了,图片下方的标注是“化粪池+絮凝沉淀池”。原来“黑箱子”的真正身份是医院独立使用的化粪池。这张图片揭露出大量隐秘的信息。
根据居民原先的分析,医院产生的医疗废水首先是要进入芳城园一区1号楼地下室商业用房共用的化粪池内,然后通过“黑箱子”进行污水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再排放进市政排污管线内。现在有了新发现,排污流程恰恰相反。医疗废水的“第一站”就是“黑箱子”,在这个“黑箱子”即化粪池里,沉淀后的医疗废水经过处理后再排入底商共用的化粪池,然后再进入市政排污管线。而里面的固体残渣则需要人工清掏,这才有了清掏过程中臭气熏天的一幕。
该楼的设计已经为底商预备了化粪池,为何医院自己要再独立设置一个化粪池?分析发现,如果医疗废水直接排入底商共用的化粪池,会导致所有底商排出的普通污水被医疗废水污染,那么医院需要处理的污水就不光是自家的而是全部底商的了,这会增加污水的处理量。所以设置独立化粪池,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同时这样的设置办法也适应《医院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规范条例当中的具体要求。然而看似合理的措施却因为居民楼底商建筑的特殊性,产生了诸多的不合理,排污与楼上居民的正常生活无法兼顾。
居民代表说,回想起首次探访时,工人清掏“黑箱子”时的情景不禁令人担心,工人们清掏出一汪一汪的黑水时竟然没有戴口罩。工人所面对的并不是污水处理设备,而是化粪池,装在里面的是尚未经过严格处理的医疗废水。“这符合操作规范吗?”居民质疑,“如果这是化粪池,就更得想想办法如何处置呀。”
回到问题的原点,居民代表又说起了“黑箱子”离居民生活用水泵房太近的问题。记者了解到,设备间里除了二次供水设备,其对应的水箱位于地下二层与三层之间,化粪池对敞口构造的水箱是否有影响目前还需要专家的科学研判。
“居民说话有理有据,面对问题他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法规,咱们各相关部门更应该有这样的工作态度。”在协调会的最后,属地方庄街道的主要领导给各监管部门提出了希望,并布置了一份“作业”:希望关于居民提出的包括环保、卫生、产权等各方面问题,各监管部门能做进一步梳理,给居民圆满的答复。同时要通过专家、数据的科学论证,进一步研究医院化粪池的整改措施。
居民的核心诉求是要将“黑箱子”挪走,紧接着相关各方将集中研究医院排污系统尤其要摸清各排水管线走向,对化粪池的挪移问题是否具有可行性以及最优整改方案进行进一步论证。
在属地街道的努力下,相关问题的协调会还将继续开,直至问题解决。本报也将持续关注此事的进展。
这场协调会得到了芳城园一区1号楼居民的高度认可,不仅仅因为属地街道为民做主的立场与态度,协调会上,属地街道引导相关各方举一反三的工作思路也和居民产生了共鸣。
在协调会的开头,医院工作人员在发言中列举了历年来居民与该医院的矛盾。言外之意,院方觉得各种矛盾都解决了,但在场各方听完后的感触却是,原来曾经有过这么多的矛盾!艾灸的烟味、熬药的药味熏人,一些患者在小区里遛弯儿,医疗垃圾出现在小区里,遗体转运车辆出入小区等等。这不禁令人联想,即便是化粪池 搬走了,会不会还有下一个问题?
芳城园一区1号楼的一二两层及地下空间性质是商业用房,严格来讲,医院算普通的商业吗?从给排水、垃圾处理、隔离措施、卫生安全等各方面标准来看,医院比超市、饭馆有着更严格和专业的要求。过去,法律法规还没有深入到这些细节,医院作为底商出现在居民楼下成了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渐完善,这些矛盾的解决各监管部门得向前一步,想在问题前头,不能满足于“头痛医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