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资料图片)
所有的人际关系中,都有一道若隐若现的门。
推开门,你会遇到别人,和别人交集在一起;关好门,你就是自己,和自己握手言和。
人生短短几十载,不必讨好别人,做自己。这是你的愿望,还难以实现。
做人,怎么可以不和外人接触呢?与其盲目鼓吹“独来独往”,不如“聚散随缘”,在人群中找到自己。
02
坚持“做自己”的人,日子不太好过。
海瑞,明朝的清官。
他出生在一个穷人家庭,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谢氏对他严格管教,让他读书成才。
走进官场后,海瑞为自己打造了一副棺材,然后朝着皇帝开轰,把官场上的坏风气,皇帝体弱不能理政,很多年的政治错误,都数落了一遍。
嘉靖帝面红耳赤,一会儿叹息,一会儿摇头,然后忍住火气,说:“海瑞这个人像比干那样的忠烈,我却不是商纣王,我不会杀他。”
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得罪了权贵,自己回老家海南过农民生活了。
做官可以意气风发,但是做普通人,就得讨生活。总不能让一家人饿坏吧。
还好,他读书不少,也很有名气,靠给人写一写碑文、结婚的贺词、对联等,也能从达官贵人手里,捞到几笔生活费。
可悲的是,他不懂得“歌功颂德”,属于“写实派”。比方说,在帮陈某写序的时候,说道:“至今讫无成绩。”
隆庆帝启用了海瑞,但是他过于耿直,被戴凤翔等人弹劾,因此多次被贬。
在野史上,还有海瑞害死女儿的故事。他闻言五岁的女儿吃了男仆给的东西,认为“男女授受不亲”,狠狠地骂了女儿一顿,说:“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
对于海瑞的贡献,不能埋没,但是过刚的性格,什么都坚持自己的主见,却让家人和自己,都受苦不少。
03
一半自己,一半别人,日子才好过。
看过了海瑞,再看苏轼,就是一种人生。
很多人以为,苏轼很善于做自己,哪怕被贬了,也会自得其乐,研究美食、和地方群众一起劳动,找到快乐。也有爱妾朝云,跟随他左右,日子不算太苦。
其实,苏轼一直想做“陶渊明”。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是何等的惬意。苏轼研究陶渊明的文章,有很多次,还写下了124首诗,回应陶渊明。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他认为自己是陶渊明转世,却总是没有下决心,隐退到民间。
人生到底要怎么过,不能活成陶渊明,也无法一展宏图。这是苏轼很纠结的事情,不过他终究走出了自己的路——一半陶渊明,一半苏东坡。
在文笔上,心态上,是陶渊明,在官场上,还是苏东坡。
恰如他在《前赤壁赋》里写的:“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事物是可以改变的,没有哪一个瞬间是不会发生的,而有些事物是不变的,各有归宿,若不是无法拥有的,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的。
有就是“没有”;没有就是“有”。这样的逻辑,是矛盾的,也是做人的哲学。
因为苏东坡做人有了弹性,在官场失意后,冲着文学的方面发展,敢于四海为家,所以活成了无数人眼里的“偶像”。
就是和他处于对立面的王安石,也悄然给他点赞,说:“此等人物,几百年才出一个。”
04
做人,过刚易折,过柔易被人欺,最好是折中——揣着明白装糊涂。
人在社会上活着,要避免投射效应,别把自己的想法、主观印象,强加于人;也要避免羊群效应,跟在别人身后,跌跌撞撞。
其一,不揭穿别人。
每个人都有短处,你可以看到,但是不要揭穿。越是明显的错误,越不要说。
打个比方。
一个做生意的人,从南方带着雨伞,去西北贩卖。一连几天,都没有下雨,雨伞一把都没有卖掉。此时,生意人已经意识到“北方干旱,不需雨伞”的道理,你还要大声说出来,反而变成了“哪壶不开提哪壶”。
对于隐匿的错误,你不要当众揭穿,而是选择合适的机会,单独谈一谈,说话的语气要委婉。
对于那些注定要毁灭的人,你说什么都没有用,不如沉默。
其二,不计较是非。
俗话说:“疾风知劲草。”
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你不要去计较。伤害你的人,瞧不起你的人,都是来渡你的。
是是非非都不能影响你的人生,那么你就在人群里最自由的人。
比方说,到了不喜欢的饭局,可以不失礼貌地离开。别人推杯换盏,你不参与,也不干预。
其三,不委屈自己。
最难的是“抽身而退”。
遭遇了感情上的创伤,遇到了唯利是图的朋友,被亲戚借钱了,还无法归还。但凡种种,你要是想不通,就是折磨自己。
烂人烂事就像沼泽地,你不及时离开,就会困住自己。会生活的人,懂得“吃亏是福”,不要因为一点点亏都不愿意吃,毁掉了大美的生活。
05
小说《活着》里,福贵说:“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连福贵这样的人,都活明白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和社会上的人打交道,不过是为了讨几两银子,不得不逢场作戏;和自己打交道,才是最真实的日子,幸福不幸福,自己说了算。
好的生活,可以“外方内圆”,也可以“外圆内方”,怎么开心怎么活。
愿你我,既有做人的高度,也有待人的温度。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