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华
杜可风搬来上海一年半了,全城的文艺青年都想偶遇他。
(资料图片)
他下楼遛弯儿,去便利店买酒,到咖啡馆谈工作……不出几条街,就会被眼尖的粉丝一拥而上。
有人甚至特意从外地赶来,在他经常出没的街区蹲点。
他向来是来者不拒。于是一个澳大利亚籍的白头发老头,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摆出各种搞怪的pose。
杜可风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受欢迎。他和王家卫的组合横空出世、大杀四方的时代,这一批年轻人大概还没出生。
那时他是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后来被奉为神作的《阿飞正传》《重庆森林》《春光乍泄》《花样年华》……都由他掌镜。他的镜头也定格了张国荣、张曼玉、梁朝伟、王菲等一众巨星最好的年华。
多年以后的今天,张国荣已然逝世,张曼玉息影多年。王家卫倒还在勤勤恳恳拍戏,可惜与杜可风再无合作。
一代人的黄金岁月成了传说,闪耀过的名字都大隐隐于市。
71岁的杜可风也到了回顾人生的年纪。上周,他在上海的个展“如果没有你”刚结束。现在,新书《漆中之黑》也出版了。
我们约在他家附近的咖啡馆见面。或许是因为最近戒了酒,喝着袋泡茶的他看上去有些无精打采。但聊起往事,话就渐渐多了起来。
他符合你对一个传奇摄影师的一切想象:自由,敏感,桀骜不驯,甚至有些疯癫。
大概也正因如此,王家卫电影里那种迷惘和幻灭的底色,才能被他拍得如此对味。
01
“你的暗恋对象太多了”
上个月是张国荣逝世20周年,到处都有纪念活动,杜可风的个展刚好在这时开幕。
他几乎每天都在待在现场,和来看展的观众聊上两句。有一天遇到一位中年妇人,拉住他对他说:“看到你,就像是看到哥哥在这里。”他一下就红了眼眶。
提到杜可风,他合作过的演员们是绕不开的话题。而这么多人里,杜可风最爱的就是张国荣。
这次的展览,他选了《阿飞正传》中张国荣对着镜子独舞的片段,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
这个彪炳华语影史的镜头,当年其实发生得非常自然。王家卫放了音乐,张国荣就跳起舞来,杜可风的摄像机也跟着一起摆动。
在杜可风看来,张国荣是真正的巨星。
“一个演员,想的可能是怎样融入电影的时代背景、模仿角色的方言口音。但明星不一样,明星是艺术品,他不需要成为某个角色,他的存在就是意义本身。”
张国荣(《阿飞正传》)。图 /《漆中之黑》,©Christopher Doyle 杜可风
那时大家拍戏,为了一个完美的画面是可以拼命的。
有一次,杜可风要拍摄张国荣开车全速驶向终点的镜头。原本的设想是,张国荣最后在摄像机前刹住车,正好撑满整个画面。
结果他的车速太快,杜可风扛起机器“临阵脱逃”了。张国荣很生气,从车上跳下来:“我们说好的,你让我把车停在哪里,我就一定会停在那个点上。你知道我很专业的,你也应该如此!”
张国荣去世后,直到现在提起他,杜可风还是会落泪。新书发布会上,有读者问他“最想跟哥哥说的话是什么?”他说“我爱你。”
杜可风总是毫无保留地对自己的拍摄对象交出真情。
江湖传闻他爱了张曼玉20年。《阿飞正传》和《花样年华》中的苏丽珍,《英雄》中的刺客飞雪,成就了张曼玉无可比拟的绝代风华。“谁都知道我爱她。”
用宝丽来相机拍摄的张曼玉。图 /《漆中之黑》,©Christopher Doyle 杜可风
事实上,杜可风爱每一个演员。《东邪西毒》的林青霞、《红玫瑰白玫瑰》的陈冲、《堕落天使》的李嘉欣、《风月》的周迅……
拍《重庆森林》时,王菲笑着说他:“你的暗恋对象太多了。”
我问起他这则“八卦”,他不置可否。“当然要有爱啊。无论男女,你必须爱你镜头中的人,他才能回应你的期待,也只有这样观众可以感觉到。”
“好电影一定是有情的人做出来的。”
02
从浪迹天涯的水手
到亚洲第一摄影师
成为“亚洲第一摄影师”、拿下不计其数的金马奖和金像奖之前,杜可风是一名在大海上漂泊的水手。
他是澳大利亚人,当然也不姓杜,原名叫Christopher Doyle。18岁那年,他当上了梦寐以求的海员,开始浪迹天涯。
3年后,他靠岸回到陆地,又花了7年时间在欧洲、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四处游荡。最终决定留在中国香港,从零开始学习中文。
当时,香港中文大学提供了很好的语言班,但要价不菲。杜可风白天上课,晚上出去教英语赚外快,坚持了两个学期,身上还是没钱了,只好搬去了学费更便宜的中国台湾。
1999年,杜可风拍摄电影《三条人》,
也是在这期间,他才第一次接触到摄像机。身边有朋友正在拍纪录片,让他拿着机器帮忙一起录。“我什么都不懂,拍得一塌糊涂。为什么摄像机里的画面和我看到的世界完全不一样?”
他没想过要当摄影师,就想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于是买了几本专业书,没事就跑到西门町的一家咖啡馆去念。
那时候,侯孝贤、杨德昌这些导演,也喜欢来这家咖啡厅谈剧本,看到一个外国人在看摄影书,觉得挺有意思,经常招呼杜可风一起坐坐。
大家都没钱,又想做出点厉害东西,一来二去,把杜可风也拉进了电影行业。
杜可风拍摄的杨德昌
杨德昌执导《海滩的一天》,执意要求没有任何经验的杜可风掌镜,气得整家电影公司大罢工,集体抵制这种胡闹行为。
但杜可风果真天赋异禀,第一部长片处女作,就拿了亚太影展最佳摄影奖,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
有朋友建议他赶紧去法国学点专业知识,他就真的试着拍了部法国电影,结果发现根本找不到归属感。“我还是适合留在中国,当一个‘鬼佬’。”
从此,杜可风代替了Christopher Doyle,用他异乡人的视角,记录下独属于华语电影的色彩和气质。
03
“难搞”的王家卫
遇上爱闯祸的杜可风
当然,真正确立了杜可风对中文电影影响力的导演,还得是王家卫。
当了几年摄影师后,杜可风开始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两头跑,和美术指导张叔平有过多次合作。
在他的牵头下,王家卫和杜可风,这对日后被视作最佳拍档的二人组,终于在一家咖啡厅首次见面。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杜可风也不记得两人说了些什么。他和王家卫其实都属于惜字如金的类型,但彼此之间就是有种天然的默契。
比如有的导演和摄影去看场地,会觉得“这面墙太干净了”“这里的颜色不好看”,一定要百分百符合他们心中的想象才罢休。
但杜可风和王家卫都很随性。“我们是看到一个空间的可能性,就会觉得‘OK,那就用这个地方好了。’然后就走了。”
都知道王家卫“难搞”,因为他拍电影经常没有分镜、没有剧本,全凭直觉。其实,跟杜可风合作的人也很头疼,他没受过专业训练,工作时还爱喝两口。
这两个人碰到一起,偏偏很合得来,创作全靠真性情。
第一次合作《阿飞正传》,杜可风还有些拘谨,想要把每个细节做到完美。张国荣和刘嘉玲有场5分钟的戏,杜可风拍了四五十条还不满意,“王家卫没耐心了,张国荣也觉得我烦死了。”
但这次的经历让杜可风突然“开窍了”,不再执着于技术和理论的东西。
“拍电影就是做很多计划,然后把它们都丢掉。”
《堕落天使》的一个镜头,胶卷不知道为什么拍坏了,“像被洗衣机搅过”,杜可风干脆把它改成了黑白的。王家卫受到启发,把每个场景中的重要片段都用黑白处理了。
在伊瓜苏瀑布拍《春光乍泄》,峡谷底部全是氤氲的水汽,镜头里一片模糊。杜可风想了很多办法都不管用,最后,他放弃了,让白茫茫的雾气完全笼罩了梁朝伟的脸。
王家卫看了很高兴:我要的就是这种感觉,渲染出了他失恋的孤独迷茫。
《东邪西毒》杀青的前夜,杜可风喝醉了,全剧组等着他来拍最后一场戏,却找不到他人。他正不省人事地倒在浴缸里。
在这场戏中,张国荣要放火烧掉一座建筑。火点起来了,杜可风也醒了。他赶到片场,脱光衣服打湿全身,一边喊着抱歉一边冲进火里,一气呵成就拍完了整条镜头。
王家卫有什么办法呢?他的电影向来以情绪为核心,而只有生性不羁的杜可风,能把那些醉生梦死、百无聊赖、不安躁动的感觉表达得最好。
04
性情中人杜老爷
2004年,王家卫和杜可风最后一次合作了电影《爱神》,然后分道扬镳。
没有矛盾,没有不合。杜可风说,王家卫的片子拍一部太久了,而他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我还是想要多拍。”
杜可风也确实做了更多尝试。他和陈可辛合作《如果·爱》《中国合伙人》,担任崔健执导电影《蓝色骨头》的摄影师,还拍了让春夏摘得史上最年轻金像奖影后的《踏血寻梅》。
最近一部由他掌镜的搬上大陆银幕的作品是许鞍华的《第一炉香》,新生代演员的表现力众说纷纭,但杜可风的摄影依然宝刀未老。
一年半前,70岁的他搬来上海,住在梧桐区,与香港的一切离得更加遥远。
曾经的那些朋友,张曼玉、王菲、梁朝伟……许多都已经是半退休的状态,杜可风和他们很少联系。王家卫来上海拍《繁花》,两人私下也不会见面约吃饭。
杜可风说,他不爱社交,与人相处的模式一直就是这样,工作之外的交集很少。
现在,他的生活越来越简单,最喜欢的是走路和骑车,偶尔也会去西岸吃个饭。
以前他酒喝得厉害,在上海街头留下传说:只要看到杜可风,他的手里一定拿着一杯酒。最近他戒了,“一方面是喝了快60年了,喝够了。另一方面,这个年龄身体也是要注意一点的。”
只有他的穿衣风格,比年轻时更特立独行了。波西米亚的裙子,破洞的夹克,松松垮垮的花睡裤……被粉丝戏称为“丐帮风”。
事实上这些衣服也确实很便宜,有的只要四五十元,有的是他拿旧衣服改造的。
杜可风说,他最想不明白马斯克、乔布斯这类人,永远穿黑T恤和牛仔裤,假装自己只是普通人,“明明他们一点也不普通嘛。”
他就是要穿得有趣一点,自己高兴,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杜可风首部自传体随笔集《漆中之黑》上市,收录了90篇笔记和130幅照片与拼贴作品
聊到最后,我拿起书问他,有什么遗憾没能收录进来的照片吗?他开玩笑答道:“我的裸照。”而后哈哈大笑。
无论在片场还是戏外,他始终是最真性情的那一个。
文、编辑/strawberry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来自「外滩TheBund」
上一篇 : 美人蕉种子的种植方法 美人蕉的种植方法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