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发现的两栖类有尾目新物种虚竹小鲵 (图片均由受访对象供图)
虚竹小鲵的幼体
(资料图片)
虚竹小鲵产下的卵袋
近日,漳州籍学子、南京林业大学动物学博士生王臻祺及其合作者在福建梅花山保护区发现了新物种虚竹小鲵。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的动物学领域期刊ANIMALS(《动物》)上。该论文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等方法,详细描述了分布于福建梅花山保护区内的这一两栖类有尾目新物种。
据介绍,虚竹小鲵发现于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连城片区的竹林中。其种加词(指用双名法表示生物的学名时位于属名后的一个词。——编者注)bambusicolus取自模式标本的栖息地,中文名与其学名(H. bambusicolus)相对应,“虚竹”取自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人们可根据栖息地特征及结合其体侧肋沟数目来对该物种进行鉴定。其肋沟数一般不超过10条,且体长大于180毫米。幼体褐色具蓝色斑点,且随着年龄增长,蓝色斑点逐渐消失。成体通体深巧克力色,腹部具浅灰色和蓝色斑点。
“目前来看,虚竹小鲵分布范围十分有限,可能是狭小空间的特有种,且种群极小,这使得它们非常容易灭绝。该物种虽适应了在亚热带竹林生境下栖息,但与同属其他物种一样会选择在寒冷的季节进行繁殖。”王臻祺介绍说,虚竹小鲵在保护区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及生物学、生态学特征还需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动物,王臻祺呼吁,严禁捕捉和交易虚竹小鲵,并对其确切分布信息进行保密。“结合前期调查分析,生存环境的丧失尤其是竹林种植业中的砍伐及对除草剂的使用,是该物种所面临的主要威胁,此外,气候的变化也可能会缩小其分布范围。最后,为了减少对该物种的影响,建议人们应尽量减少在其栖息地使用除草剂以及民用抽水。与此同时,亟须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生态恢复措施,如建立人工池塘、划分保育区域和修复旧水库等,以促进这一濒危物种的种群增长。”
据了解,早在1978年,胡淑琴等科研人员在福建山区发现小鲵幼体并将其鉴定为中国小鲵。然而,费梁等两栖动物学家在2006年指出,中国小鲵主要分布于湖北宜昌一带,最后通过胚胎形态学的比较,认为福建地区的小鲵为尚待描述的新物种。但在那之后再未有官方报道(可能已局部灭绝)。虚竹小鲵的最新发现,为这一跨世纪谜团提供了一个参考答案。
科普链接>>>
历史上,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拓展,例如对自然景观的强烈改造,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第六次物种大规模灭绝,尤其对那些体型庞大但活动空间狭小的物种造成了严重影响。
自公元1500年以来,据记载,已有900至13万个物种灭绝,包括一些未被描述的物种,也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灭绝。其中,两栖动物受到的威胁最大,主要原因都是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因此,为了改善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科研人员需要制定一个明晰的分类系统,特别是对于中国南部的诸多物种,需要对它们进行正式描述或分类修订。
此前,中国大陆已发现六种小鲵,包括安吉小鲵、中国小鲵、挂榜山小鲵、东北小鲵、猫儿山小鲵和义乌小鲵;在台湾,研究人员发现了五种小鲵,分别为阿里山小鲵、台湾小鲵、观雾小鲵、南湖小鲵和楚南小鲵。它们都是陆生动物,且大部分营穴居生活,只在特定季节进入水体进行繁殖,而幼体在完成变态发育之前都将在水中生存。
小鲵属下物种数量稀少,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常被作为生态指示物种来衡量一个区域生存环境的优劣。中国已发现的11种小鲵皆被列为国家二级及以上保护动物。(记者 林霞)
上一篇 : 芥菜饺子馅怎么调最好吃?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