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一科负责人、主任医师 高 杰
本报特约记者 郑文韬 金天成
熟悉中医的人都知道,瘀血是中医诊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因素。什么是瘀血,它是如何形成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病一科负责人、主任医师高杰教授说,血的运行依托于正常的脏腑功能、气的推动与固摄作用、经络的通畅,并与机体内外环境因素有着密切联系。若以上因素出现异常,则会出现血运不通畅或离经而出,形成瘀滞,即中医所说的“瘀血”。一般来说,瘀血常由以下三个途径产生。
(相关资料图)
跌打损伤致瘀。日常生活中,意外的跌打损伤,会使得脉管受损破裂,血离经而出,若瘀于皮下无法排出,就会成为瘀血。
气滞致瘀。《血证论·吐血》说:“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守,气得之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这句话说明,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长时间情志不畅,肝郁气滞,则会造成血液运行不畅而致瘀血。
因虚致瘀。通常情况下,老年或久病患者会出现气血阴阳失调,气虚则运血无力,阳虚则脉道失于温通,阴虚则脉道失于柔润,皆可引起血液运行涩滞,可导致血液在体内某些部位停积而成瘀血。
高杰表示,瘀血如不及时祛除,会给身体带来很多伤害。
1.阻滞局部气机。血为气之母,血能载气养气,所以“血瘀必兼气滞”。局部跌倒损伤、血脉破损、血出致瘀,可致受伤部位气机郁滞,出现局部青紫、肿胀、疼痛等症。
2.阻碍血脉运行。瘀血阻滞在哪里,就会影响该处的血脉运行。如瘀血阻滞在心,则心脉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致使胸痹心痛;如瘀血阻滞于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形体官窍因脉络瘀阻,可见口唇、爪甲(指/趾甲)青紫,皮肤瘀斑,舌有瘀点、瘀斑,舌下静脉粗大,脉涩不畅等。
3.影响新血生成。唐容川《血证论》说:“旧血不去,则新血断然不生。”瘀血是病理产物,对机体没有滋养作用。瘀血日久不散,会严重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影响新血生成。故久瘀患者,会出现皮肤粗糙干燥、毛发不荣等表现。
在高杰看来,血瘀者,应以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同时配合“行气”,中医临床针对瘀血有以下治疗方法。
汤剂活血。如因跌打损伤致瘀的患者,可给予通络行气、活血化瘀的方药;对肝郁气滞致瘀的患者,则采用疏肝理气、行气化瘀的方法;因虚致瘀的患者,在扶正补虚的同时加以活血化瘀之品,标本同治。
针刺通络。瘀血日久,患者局部皮肤会出现条索硬化和瘙痒的情况,通过毫针围刺的方法,可有效使硬化部位变软,逐步缩小硬化面积,渐渐消散日久的瘀血硬结,恢复患处正常皮肤的弹性和颜色。
艾灸行气。艾灸疗法是将艾绒点燃,置于特定的穴位上方,通过热力将艾绒药力带入,具有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固脱的作用,针对气虚、阳虚、寒凝致瘀的情况疗效甚佳。若患者寒邪严重,可以进行隔姜灸或隔附子饼灸,加大温阳力度。
刮痧排毒。指使用铜砭循经络走行部位刮拭皮肤表面,至皮下出痧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调气行血、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邪排毒等功效。
火龙罐通脉。火龙罐综合灸是集推拿、艾灸、刮痧、按摩、点穴于一体的疗法。罐内点燃道地药材蕲艾制成的艾炷,如火龙之口作用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通过旋、震、扣、按等手法起到温经通脉、活血止痛的功效。
刺络放血止痛。刺络放血具有消肿止痛、祛风止痒、开窍泄热、镇吐止泻、通经活络的功效;拔罐疗法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功效。二者结合起来,在表皮瘀血部位刺络拔罐,有助于瘀血排出,改善局部气滞血瘀的情况。
定向透药疗法散寒。指在定向药透仪导引下,将活血化瘀的药物直接从皮肤定向地送到血瘀部位,有祛风散寒的功效。该疗法优势在于药物直达病位,易于操作,简便安全。
熏洗祛风。选用行气活血类的中药煎煮后,熏洗瘀血患处,可使药物经肌腠(肌肉纹理,相当于肌肉的组织间隙)毛窍而入,通经活络作用于全身,达到疏导气血、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效果。
封包消肿。具体做法是:选用活血化瘀以及芳香透皮的药物装在布袋中,浸透高度白酒后用蒸锅加热,置于患处热敷。此疗法利用中药开泄之性,使药物透过皮肤吸收,进入经络及脏腑,达到调理全身气血、疏通经脉、活络镇痛、利水消肿的功效。
穴位注射化瘀。针对瘀血疾病,选择活血化瘀行气类的药物注射入特定穴位,可将针刺刺激和药物的性能及对穴位的渗透作用相结合,既发挥药物作用又能发挥活血化瘀的作用。▲
上一篇 : 违约后合同怎样赔偿损失
下一篇 : 最后一页